在我市首个“生态日”前夕,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联合举办的全市优化生态环境专题培训班在市委党校进行了三天的学习培训研讨。进一步增强推进“两个环境”建设的责任意识和能力素质,大力开展生态工程建设,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质环境,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切实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融入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血液里,全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气更爽、水更清的幸福省会等,成为与会各级干部探讨的热点。记者采访各位领导、学员、老师后深深地感到: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事关我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重大战略问题。
生态环境出现“跨越式”的明显改善,优良天数逐年递增,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惬意地仰望蓝天白云,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幸福
行走在石家庄各地,城镇草木葱茏,山野满目苍翠,河流碧水清清……各种各样的生态文化载体,让更多的人置身其中,陶冶性情。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太平河景观、滹沱河景观植物园、环城水系……成为承载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成为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场所。绿色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家庭,在全市织成一张巨大的“绿色网络”。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生态试点县4个、国家级生态试点区4个、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7个,24个国家级生态村通过验收。
今年年初,省政协将《关于改善和提高省会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定为1号提案,石家庄市打响了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承诺要给石家庄人民蓝天碧水、繁星点点。从今年开始,用2—3年的时间,大力开展省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强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举全市之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的生态宜居环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百姓充分享受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截至9月12日,今年我市的一级天数量已达4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个。但能源结构性污染,烟粉尘、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城市精细化管理不够到位等问题,仍然影响着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青山绿水的背后,是我市一轮又一轮的污染整治风暴和多措并举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建设、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的一系列努力。实施“三年大变样”以来,我市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洗城净天、清源净流等环保工程建设,省会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李建军、张蕾等同志说得好,正因为我市咬定“生态”不放松,减排的“紧箍咒”丝毫不松,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强,注重生态修复,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通过采取的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使整体环境质量有了实质性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